2021-5-10 資深UI設計者
最近一直在惡補關于結構化思維的知識,作為一名視覺設計師的我,經常使用發散思維的方式來工作和思考。雖然在工作中常常能冒出很多點子和想法,但很難將它們組織成一個清晰完整的解決方案,隨著工作時間越長,發現這種思維能力會讓自己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些困惑:
如果你也有同感,建議要開始學習結構化思維,其實結構化思維是一個職場人非常基礎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能讓我們在職場上少走很多彎路,但是這種能力不容易學會,是需要在平時刻意訓練才能漸漸掌握。
設計師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保持硬核的專業技術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接下來我結合自己的這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給大家做些分享:
本篇文章大綱如下:
先來做一個小游戲,大家試下用 3 秒鐘時間速記下圖,然后說出圖上有多少種顏色。
是不是覺得有點記不住?如果圖片換成這樣呢?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
圖二將顏色進行整理分類成暖色系和冷色系,并且顏色按照從深到淺的規律排序,更容易讓人理解和記憶,因為它更加符合我們人類大腦思維的 3 條基本規律:
結構化思維定義
結構化思維是當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通過某種結構,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拆成一個個能解決的部分,并且采取恰當的手段系統性地解決問題,是一種從無序到有序的思考過程;也是從整體到局部,并且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
結構化思維可以真正的幫助我們去思考和表達,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忙碌,被很多瑣碎的項目搞得自己手忙腳亂,因此學會用結構化思維有以下四大價值:
1. 理清大腦思路
更系統化的全局思考,讓自己的設計思路經得起推敲
2. 高效解決問題
更有效率和節奏的解決手上問題,減少讓自己重復勞動
3. 清晰表達溝通
與項目成員的溝通更順暢,讓他人更準確理解自己所表達的內容
4. 構建知識體系
通過碎片化知識進行結構化整理,逐漸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講了這么多,那應該怎么掌握這種思維能力呢,其實我們很早就接觸到結構化思維了,比如學習寫作文時的“總分總”結構,解答數學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都屬于結構化思維的范疇。
結構化思維分為兩種框架,第一種是自上而下的拆解法,適用于日常思考問題和表達溝通上;第二種是自下而上的歸納法,適用于歸納總結,輸出文章。
自上而下的結構原理來自金字塔結構,有 4 個特點: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下面用一副簡單的圖來表示結構。
如何應用
1.結構化思考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會更明白些,比如最近接到一個設計需求是進行官網的改版,那我們利用結構樹進行自上而下思考,從了解現狀-深入分析-解決方案進行結構化思考。
了解現狀是先思考改版的背景以及目標,深入分析是要清晰目前官網的問題是什么?競品是怎么做的?解決方案拆解為交互體驗層面和視覺表達層面應該怎么做?
通過前期這三步的結構化思考,讓自己大腦捋順思路,就更清楚該怎么進行下一步了!
2. 結構化表達溝通
比如我們平時輸出了多個設計方案時,需要跟產品闡述設計方案 A 更好,那應該怎么清晰的表達呢?
同樣利用結構樹,第一步先表達自己的結論,再給出更合適的理由,然后逐步闡述支持理由的每一個事實依據。用結構化的方法表達出來,讓同事也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設計思路!
當手上有一堆信息卻毫無頭緒時,而且不清楚該用什么框架的時候,通過下面四個步驟可以把信息進行結構化整理。
從收集信息-歸類分組-提煉結構-完善框架四步組成,像剛才開始玩的小游戲就是用這四步進行總結和完善,我概括抽象成以下這四步方法:
可以看到從一開始各自灑落零散的信息到逐漸清晰的結構化信息,這就是自下而上歸納法的神妙之處。當然我舉例的是比較概括性的模型,具體可以通過自己工作中的真實案例進行不斷的練習。
結構化思維是每一個設計師都必備的,今天的小分享更多是一個拋磚引玉,剩下的需要大家真正實際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平時跟產品溝通交流,項目匯報,撰寫文章都逐漸用結構化思考的方法,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處理更復雜的事情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PSERIC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ssll180.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