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龙根本太大了_动漫美女被吸乳视频漫画_欧美xxxx性疯狂bbbb_天天看天天爽天天摸天天添

帕累托原則 | 設計師需要知道的設計原則!

2023-6-1    博博

一、認識帕累托法則

1.帕累托法則的背景

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家和工程師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發現,自家花園中80%的豌豆產自于20%的豌豆莢,在隨后研究土地所有權和財富不平等的問題中,再次發現意大利 80%的土地屬于 20%的人。
20世紀初,由管理學家約瑟夫·朱蘭(Joseph Juran)將其命名為帕累托法則,即80%的結果是20%的原因造成的,并且號召關注「重要的少數」而不是在「瑣碎的多數」當中投注精力。后續在經濟學中得出結論(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更加證實了帕累托法則的觀點。

2.正確理解80與20

帕累托法則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如帕列托法則、關鍵少數法則、二八法則、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后續筆者將其稱為「80/20法則」。
其實,80/20法則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大部分的效果由少數幾項關鍵的因素來決定。在實際的場景中,“大部分”不是精確的80%,“幾項關鍵因素”也不是固定的20%,數據會有所浮動,可能是70%+30%或者90%+10%,但不管這些數字如何波動,其背后蘊含的規律(集中的投入將產出大于預期的結果)是不變的,并且生活中存在的許多不平衡現象,都與這個規律相當接近。

3.可適用范圍

80/20法則并不受人為直接控制,更多時候是自然而然的形成,其適用領域非常廣泛。早期大多數用于社會、經濟、管理以及工程等領域,而在80年代末就已經有設計師將其設計領域,在各行各業中,已經有大量的案例證明了 80/20原則:

  • 人類80%的科學發明,來自于20%的人口
  • 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
  • 城市80%的交通,集中在20%的道路上
  • 20%的客戶為公司貢獻了80%的收入
  • 公司80%的收益來源于20%的產品
  • 20%的網站獲取了 80%的網絡流量
  • 20%的常見軟件錯誤導致了80%的系統崩潰
  • ......


4.設計領域中的運用

70年代中期出現圖形化界面,而到80年代末,80/20法則就已經被設計師引用在設計規范當中,后續經過不斷的發展及優化,現已深入設計中的方方面面,PM用來處理KPI、UX用來劃分權重、UI用來決策版面布局等。
界面設計中該如何應用80/20法則,這就需要設計師時刻注意如何讓用戶更快找到目標、如何更順暢的完成任務以及如何擁有更愉悅的心理感受。例如80%的用戶只會用到20%的功能,那么設計師就應該將80%的時間、精力集中在這20%的功能上,不斷迎合用戶需求以及使用體驗。


二、產品如何應對80與20

1.關鍵性的20%

80/20法則能夠幫助我們提供決策思路、梳理設計方向,通過前面的了解,我們應該清楚了產品80%的用戶只會用到20%的功能,而80%的收益也恰恰來自于20%的付費用戶,甚至低于20%。
雖然一直呼吁盡量滿足所有用戶,但產品團隊的重心始終要圍繞著20%來進行,從產品到設計、再到開發測試,都能以此為方向制定問題的解決方案。

2.非關鍵性的80%

任何一款產品都不能忽略主次,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評估功能價值,以備后續的更新迭代,針對非關鍵性的80%切勿耗費過多的精力,以免喧賓奪主,不僅得到不好的反饋、還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吃力不討好。
對于已經過期的核心(曾經20%)功能,需要及時降低權重以及精力的消耗,不然即便是掌聲一片、也可能無法變現。

3.僅關注 20%有風險

用20%的部分創造80%的價值,并不意味著只關注20%的關鍵性指標、其它的就可以被忽略,這樣做表面上看是挺誘人,但會讓其他很多指標停滯,呈現出產品過度優化的情況,造成短時間內隱藏的負面影響。
團隊應該要有眾覽全局的眼光,考慮到各指標間的相互影響,可視情況而定將時間和精力合理分配,如90%+10%、80%+20%、70%+30%等,只要是將大部分用在關鍵性指標上即可。


三、在UI設計中的運用

在UI設計中,我們會將主要精力花費在20%的頁面設計上,例如APP底部標簽欄的幾大主頁或其它重要的一/二級頁面,會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構思不一樣的布局、表現手法,將設計功底凸顯出來。而剩下80%的頁面就相對機械化,會使用一些常規樣式以及復用的方式像搭積木一樣快速完成,成本之低、效率之高毋庸置疑。
同一個頁面的設計方式也是如此,設計師將大量心思放在首屏及位置靠上的功能上,待超過一屏后下滑時,設計也會逐漸輕量、組件化,這有助于節省產品、設計、開發更多的時間。

1.排版布局(F型)

用戶瀏覽屏幕時,眼球移動的順序通常都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基于網頁瀏覽眼動測試),這種移動軌跡很像字母「F」,這也讓F型布局成為網頁設計中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所以設計師通常會將重要的信息放在左上角或左側,不重要的信息放在右側。
如下面這張眼動測試圖,F型布局也正好詮釋了80/20法則合理性與可行性,在頁面中20%的關鍵區域,吸引了用戶80%的注意力。


2.功能入口設計

很多產品因為業務功能的龐大,一股腦的將信息全部展示出來,看起來十分臃腫,用戶不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內容,就會失去信心。
優酷APP首頁將熱門頻道和點擊頻率較高的頻道顯示在頂部導航中,如精選、電視劇、電影、最新院線等,而其他更多的分類則隱藏在頻道選項卡中,將少量(≈20%)重要的內容放在明顯的位置,目的就是為了讓大部分用戶更快觸達,提高了產品的易用性。


3.選項列表設計

在一些選項列表中,由于選項數量的龐大,會給用戶增加使用難度。
例如,使用美團購買火車票在選擇地址時,面對超長的地址列表,逐個查看或通過字母篩選,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操作成本,即便可以通過碼字搜索來完成,但因為自行輸入有很多的不可控性,能讓用戶選擇的就不要讓其輸入。對于地址列表,除開自動定位和搜索歷史,運用80/20法則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系統將約20%高頻選擇的熱門城市作為單獨的模塊放在全部列表之前,提高了大部分用戶的搜索效率。

4.極簡風格設計

極簡風格的界面設計跟80/20法則在精神上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剔除多余、無用的元素,而保留的每一個元素都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也是絕對必要的存在。在極簡主義設計中,視覺上簡單干凈,大部分都是通過通過留白來襯托關鍵性元素的存在,讓用戶更加聚焦于主要功能/信息。


四、與其他法則的糾葛

1.與奧卡姆剃刀的結合

奧卡姆剃刀指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需知頁面中每多一個元素都會增加視覺“噪聲”,意味著用戶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理解成本,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是很大的。那么問題來了,當產品需要增加一項需求量小但確實存在的功能,該怎么處理?
這時我們可以將奧卡姆剃刀原則作為最終的評判標準,是否需要增加上述所說的功能,就要看看能否很好的控制團隊開發成本和用戶體驗成本。其實在80/20法則中,很多小眾但確實存在的功能需求基本很難抵消所造成的用戶體驗損失,所以即便實現了這個需求,也很難分配出20%的精力去維護與迭代,甚至“俺耳盜鈴”般的將其遺忘,但這個視覺“噪聲”一直存在,如果事先能分析出這種結果,這個需求根本不需要增加。


2.與長尾模型的對抗

在2004年長尾模型才被提出來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在顛覆80/20法則,它們的曲線長得很像,但結論完全相反,那條長長的“尾巴”(非關鍵的80%)所占據的長度幾乎與頭部的(關鍵的20%)高度相當,這說明收益雖低,但這么多數量的累積,依然值得重點關注。所以有很多企業在采集差異化戰略時運用了長尾理論,例如小米搭建的全品類商城用的是長尾理論。
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難道80/20法則被推翻了嗎?事實并非如此,長尾理論的成立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尾巴真的足夠長(小眾需求確實非常多),第二長尾巴能被用戶發現(龐大的用戶量),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例如京東、淘寶、微信、支付寶等,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大規模、且海量的用戶資源之上,不管多么隱蔽、多小的動能,總能擁有一些不錯的曝光度,所以才能發揮長尾模型的作用。
說道這里,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那些中小型的產品對長尾模型大多是望塵莫及,所以在你的產品規模、用戶量沒有達到一定的級別之前,就不要妄捧長尾模型,用好80/20法則就好。



五、結語

80/20法則在實際工作中是一個相對普遍的定律,它能讓我們靈活思考設計問題,更好的為用戶服務,雖然80/20法則也存在一定的爭議,但還是適用于覺絕大多數的場景,在關鍵時候使用,能幫助我們準確的找到問題點,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快速作出優化決策并、關注核心功能,最終達成目標。



作者:大漠飛鷹CYSJ
來源:站酷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加微信ban_lanlan,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ssll180.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UI設計公司、界面設計公司、UI設計服務公司、數據可視化設計公司、UI交互設計公司、高端網站設計公司、UI咨詢、用戶體驗公司、軟件界面設計公司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ssll180.com

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