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6 資深UI設計者
做一個完整B端系統項目前,從交互設計的七大定律,B端產品業務調研,用戶訪談研究方法,精準推導B端用戶畫像,到B端產品主風格的設計定調,深度理解B端主流組件庫的視覺規范,進而為B端產品設計做充分的準備工作,以下內容較多,大家可以根據上述目錄來進行選擇性閱讀。
概念:組件庫的底層邏輯就是原子理論,類似于我們在拼樂高積木的時候,根據說明書一個模塊一個模塊來拼湊,先找零件,再拼成部件,然后是成品,這個過程和UI中的組件化是一模一樣的,組件化就是原子理論集中得表現,原子(圖標、按鈕、字體樣式等)——分子(標簽欄、導航欄、搜索框等)——有機體(圖文列表、內容卡片、布局模塊、瀑布流圖等)——模板(原子、分子組合排列組成了模板,也就是原型圖)——界面(最后根據原型圖形成視覺設計稿)
作用:一致性:比如在不同得界面中,如果用樣的按鈕,他的按鈕的展現形式,要保持一致性。
高效性:比如所有的按鈕不用單獨去設計了,從組件庫里調用就可以,這樣對于設計師來說就是高效的。對用戶來說,也會讓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比如當用戶看到藍色的按鈕就是可以提交的按鈕,看到白色得按鈕就是次要得按鈕,看到不帶邊框的按鈕就是一個危險按鈕等等。
組合性:通過調用不同的組件來進行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頁面。
一些主流的組件庫,比如AntDesign、Element Design、ZanDesign組件庫等,這些框架機構本質都差不太多, 但他們有自己的特點,具體用哪個組件庫,通常由公司的架構師來進行架構選型,比如VUE(Element Design)和REACT(Ant Design),這是兩種不同的技術選型,(VUE和REACT是一種前端框架的技術架構版本,可幫助前端工程師快速進行開發的前端框架)。從技術角度講,大部分公司會首選AntDesign(React),因為有很多案例提供,VUE和有贊也可以但用的少。從設計角度,Ant Design得設計組件形式案例很完善。Element Design做起來視覺單一得樣式白白得感覺,沒有設計層次化,Ant Design更好看一點。所以先選擇底層的前端框架,再根據這個選擇前端的機構布局。
設計師和前端最終目標是一樣的,都是快完成保證設計質量的,原生組件不能達到要求的時候,設計師可以根據原生組件庫修改樣式來表達到自己的想法。但對前端來說最好什么都別改,就用原生組件庫前端工程師直接復制就行,這也是因為我們設計師的要求和前端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但修改后樣式的組件,底層邏輯還是原來的組件。從Antdesign等組件庫里復制出來,經過figma里的各種功能操作后,比如分離組件、改變組件得形狀、替換內容等,但這個組件仍然是Antdesign里的組件,組件是否改變取決于,這個圖形,這個組件是不是已經代碼化,我們設計師設計的組件,只是樣式,需要經過前端來形成代碼,只有代碼化的組件,才是組件,如果沒有代碼化,那只是一個樣式而已。所以,我們用Antdesign里是已經實現代碼化了得組件,組件庫里有的組件前端一定是可以代碼實現的。
項目初期:在一個B端項目得初期,大家都會有疑問,B端組件庫應該什么時候開始建立?是不是先建組件庫再開始設計?答案是,如果不是從0開始的項目,組件庫在設計之初就應該建立起來,如果項目是從0開始,由于沒有業務的案例,組件庫組件庫也無法建立,但可以建立一些最小元素:原子。比如字體(應該用什么樣的字體,在正標題,副標題,大標題,正常情況下應該怎么樣使用字體的得明度)、色彩(色彩規范是什么,比如醫療行業,航空行業,交通行業應該用什么色彩,決定主色不是好不好看,而是由企業來決定得,首先了解企業的VI色,通過結合VI色和產品分析出的用戶畫像特征,來確定主色,輔主色,確定主色后,相應的背景色、深色背景、淺色背景、灰度背景、卡片背景等,也就都可以做出來了)、按鈕(通常狀態,點擊狀態,當前焦點狀態,不可點狀態)、基本控件、布局柵格、圖表(圖標icon、文本標簽、按鈕、圖表)、圖標;通過建立原子組件,完成一些基本典型的頁面設計。
項目中期:繼續完善基本組件庫,應用案例的完善,迭代組件庫、樣例庫、最佳實踐案例。然后再次迭代進入基本組件庫。
項目后期:形成最終組件庫與設計系統的規范建立,根據項目不一樣詳細程度也可以不一樣。
延展期:為項目2.0升級準備根據使用反饋、迭代之前得組件庫與規范,預計未來版本中出現的典型案例,并針對性的設計應用組件。通常很少有公司進行到這一步。
B端組件庫的存在是不是意味著不需要設計師了?其實并不是,組件庫可以幫助設計師增進設計效率和溝通效率,和前端溝通告知按照對應的選型組件庫規范使用就可以了,同時組件庫得一致性、準確性、協同性它的質量有保證。但設計師做完組件庫后,繼續需要關注的點是:
01、根據業務場景來優化設計組件庫:因為組件庫是一定會去更新的,如有必要再去更新,那一定會是很復雜得業務場景下去做更新的,這個業務場景是程序員或者以前的組件不能實現的,需要很強的設計技能去做迭代,所以需要設計師繼續去做一些結合業務場景的組件來放到組件庫里。
02、需要設計師把更多時間精力投入更多設計體驗中,而非搬磚:組件庫的建立同時解放了設計師的精力,設計師可以把時間投入到設計體驗中去,而不是做一些搬磚得工作,比如按鈕怎么畫,用圓角還是用什么顏色,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這樣一來,可以投入更多時間來賦能業務更好體驗設計工作。
戰略層(屬于產品愿景,滿足用戶的需求,產品的愿景和目標)
由于用戶有不同的需求進而產生了不同的產品,戰略層決定了用戶用干什么樣的產品,比如,用戶需有很多銷售客戶的線索需要進行管理,用戶需要管理客戶,那就做一個CRM系統。比如,用戶想寫日報,想要一個打卡的OA系統,那么產品目標就是要做一個OA系統。比如,電商里面很多商品,牽扯到很多進銷存,那就做一個ERP系統。這部分跟設計師相關度沒有那么高。
范圍層(指功能規劃,功能的規格、包括內容的需求)
功能規劃:比如要做一個OA系統,其中就包含了打卡、日報、項目管理、報銷、人事流轉等等都是跟辦公相關聯的,需要把規格和功能畫出來,畫成簡單的表格并且將它們分類,這里所有的功能都不是詳細的,就是簡單的分類,將功能簡單描述一下,同時做一個簡單的用戶畫像。這部分設計師只需要閱讀產品經理給到得PRD需求文檔即可,整體看還是偏愿景,沒有形成具體的產出。比如OA系統中就總結出重點做一個審批得功能,并不知道什么樣的界面,只知道一個大概的范圍。
結構層(指原型設計)
這部分,設計師通常就需要參與進來,如果設計師只按產品給的設計好的原型來設計,就顯得很被動,這樣只能叫做視覺美化,被稱之為美工,設計師應該從沒有形成原型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PRD需求文檔或者草圖,設計師就應該參與進去。
設計師對原型進行優化設計,優化的不是業務,因為很多業務內容肯定沒有產品經理了解得深刻入,這時,設計師需要優化的其實是它的交互邏輯、交互內容,一旦原型里里產生點擊,一旦產生多種狀態,那就要去了解它,每種狀態產生不一樣的界面結果,其實對標的就是設計師設計的界面將產生什么樣的變化,換句話說,如果有界面的變化,內容得變化,設計師就需要參與到其中。目前來看,很少公司有專門的交互設計師,要么這部分工作由UI設計師來完成,要么由產品經理來完成,很多企業已經把設計進行前置化,由UI設計師來完成交互的工作。
其中交互設計+信息架構設計是設計原型圖的關鍵,這兩個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制作原型圖,如何在原型圖里設置一些交互事件,給大家推薦《信息架構設計》這本書里有專門講到。再了解原型設計之前,不得不提到一個通用知識點,交互設計的七大定律。(后文有介紹)
框架層(指界面設計、組件設計)
框架層這部分有一些爭議,有的設計師認為就直接做界面設計了,其實框架層還不能把它理解成是界面設計,它僅僅是做了一些業務的模塊兒的框架而已,更多的其實是將它組件化: 將原型組件化、模塊兒化,類似我們直接從Antdesign組件庫復制來內容簡單改改之類得操作,完成的是組件和界面的設計,這些界面并不是最終完整的交付樣式。
表現層(可視化呈現,UI視覺呈現)
這部分和設計師關聯度最大的一部分,就是界面中的配色、配色、圖標、樣式、結構、布局、排版等設計,但是我們設計師需要從范圍層了解業務熟悉最初PRD產品需求文檔去一點點做起,其中設計師在戰略層參與度可能只有2%左右,范圍層參與度5%左右,從結構層開始逐步往上參與度越來越高,至少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的參與度是很深得。
所以,通過梳理用戶體驗五要素,不難看出B端UI設計師的工作流程就是,01. 接到項目后,設計師主要閱讀產品經理給到的PRD需求文檔,同時去參與原型設計,根據最初版PRD輸出一份低保真原型圖,和其他部門進行初次評審;02. 經過初次評審討論過后,完善后的功能和頁面文案,產品經理補全和輸出完善后的產品PRD需求文檔,由設計師根據完善后得PRD需求文檔經過規范設計輸出高保真原型圖 ,與其他部門帶著初次評審討論后的問題,進行二次評審。03. 最終再由設計師經過組件化形成視覺圖。04. 同時設計師提供切圖,與前端緊密溝通,上線前制作設計走查表,進行設計走查。05、最后上線后根據數據、用戶反饋等提出交互和視覺可優化得方案建議,進行版本迭代。
01. 菲茨定律:當設計師需要讓用戶重點去看到頁面中某一個突出點,點擊到一個區域時,設計師就需要做到適合的大小,適合的區域,適合的位置,適合的形狀,適合的顏色。也就是你想讓用戶點擊的時候就突出重點想顯示的,不想讓用戶點擊退出的,就把它設計的的足夠小。比如按鈕得退出和付款,實心付款按鈕為主要按鈕,虛線置灰退出按鈕為次要按鈕,比如常說的海報中字要大,logo要大,這些都屬于菲茨定律。
02. 席克定律:用戶面對的刺激(或選擇)越多,他們做出決定的時間就越長,由于用戶的時間很寶貴 ,用戶沒有義務花更多留在我們的網站上,所以我們需要有選擇的地方對選擇進行分類。
03. 7土2法則(米勒定律):比如圓周率3.1415926,一般都能記住,而如果再往后加幾個數字,大家往往很難記住,原因就是經過大量測試,人腦容易記憶7位數字前后得數字,比如設計銀行輸入密碼的時候就用到了7土2 法則,設置密碼過多人腦不易記憶。
04. 接近法則:格式塔接近定律指出“彼此靠近的物體或形狀似乎形成了組”。
05. 防錯原則:當用戶在使用產品中,預判用戶本身或產品一定會出錯時候,可以告訴用戶怎么可以不犯錯,或者將風險降低。比如電腦的關閉電源鍵,就允許電腦司機時允許系統犯錯,讓用戶使用關閉電腦電源鍵進行重啟。比如銀行取出錢后,銀行卡有忘拔現象,銀行完全可以做到像光大銀行那樣去再取錢流程中改成先拔卡再出鈔得交互流程,就可以避免忘記拔卡,但其他銀行都沒有這么改進,仍然是先出鈔后拔卡得原因是允許用戶犯錯。
06. 奧卡姆剃刀原理:化繁為簡,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比如小米電視遙控器的設計,由原來傳統的很多遙控器按鍵只優化成了保留上下左右為數不多的幾個重要按鍵,原來的遙控器數字按鈕如果真正要輸入數字的時候通過功能性,調出數字來,這樣在遙控器得設計中基本只保留20%主要功能按鍵。這就是交互上的優化。比如在UI界面中,也會用到這個問題,簡化文字,把文字用圖標替換,還有各種流程得優化等等。
07. 雅克布定律:以用戶習慣的使用模式去設計產品,降低用戶學習成本,遵從用戶使用習慣。 利用現有的思維模型,用戶習慣,我們可以創建出色的用戶體驗,使用戶可以專注于自己的任務而不是學習新的模型習慣。
用戶畫像又稱用戶角色,作為一種勾畫目標用戶、聯系用戶訴求與設計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戶畫像在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用戶畫像分為兩種,不論C端和B端都會做這樣的用戶畫像。總共可分為兩部分,基本信息數據和行為數據。
基本信息數據:當我們去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的一些數據時,職業,收入,年齡等等,這些和功能有很多的關聯度,比如唯品會用戶畫像關鍵詞是:女性、折扣、白領 ,唯品會產品定位聚焦女性,這些基礎信息數據,就能給產品帶來很好的結果,當我們要做一個女性的購物平臺的時候,可以先把男性用戶拋除掉去考慮設計方向,再比如收入就知道了,大概產品面向的收入群體將是什么收入群體的人,那么我賣貨的價格區間、包括設計的風格就是一個什么樣群體的設計風格。那些賣奢侈品的不是黑色就是灰色,要不就是棕色,但未必是適合唯品會產品的風格,需要找出這些基本信息去和產品進行關聯度,把基本信息放到設計結果中去考慮。
行為數據:指用戶的愛好,這部分群體有哪些愛好,是喜歡購物,還是喜歡運動,他/她的消費情況是什么,喜歡旅游還是美食,他/她經常用哪些APP,他常用的設備,是蘋果手機呢還是安卓,小米還是華為,等等得到這些數據,也能得到一些用戶喜歡什么樣的競品,這些數據就能側面的在我們的產品中得到反饋,得到功能和設計上的指導和其他產品的區別。這些行為數據,不管我們做C端還是B端,都要獲取到,但C端和B端獲取到這些行為數據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因為C端用戶研究方法不一定適用在B端用戶研究方法。C端最終抽象成一個人,給他帶來的很多屬性,這些等等都會成為他的用戶畫像。
進而找到這個人,將他的社會屬性,從抽象的角度慢慢變得具象,C端是他/她的社會屬性,把他做成一個普通的人,這個人有他的社會屬性,有他的社會價值,有他的社會行為。比如一個女性,一定喜歡美食,一定會買化妝品。
比如做一個和電影相關的管理系統,電影行業包括很多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等,這里不能把用戶畫像抽象成一個男性或者女性了,而應該把它抽象成一個職業,比如抽象成一個導演,導演需要去管理什么東西,它需要哪些資源去整合。導演就又叫做行業屬性坐標。B端不以社會屬性去做用戶畫像,一定以行業坐標去做用戶畫像,我們在整理作品集的時候需注意不要與C端畫像整理混淆。
我們要做一個行業可以不用管他/她是誰,也可以不用管他/她有什么樣的社會屬性,比如做CRM最重要的在里面起到作用的是,客戶關系管理和銷售等; 比如做OA系統,就是一般的員工,等級,職能等等,可以看出行業屬性(職業屬性)決定了他的用戶畫像的精準度,一定把這個人拉到行業里去研究,研究社會屬性沒有價值。這是C端和B端做用戶研究最大的區別。
01. 了解產品業務需求定位:可以幫助了解目標用戶的信息,從用戶的角度:未來使用你產品的用戶,他理不理解你的產品想要表達什么,你的產品講了哪些功能。因為很多好的產品我們打開它第一眼就知道要干什么,是給我們做什么的。同時站在設計者的角度:怎么可以把這個產品設計清楚,比如做一個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具體管理什么我們是不清晰的,想要清晰就需要通過用戶調研這個過程給它展開。
02.解決功能信息架構問題:可以幫助設計師更明確需求功能得合理性和優先級,比如頁面標題的使用、標題的層級、需要在信息層級清晰得情況下體現出來,而明確信息層級同樣需要通過用戶研究體現出來。
03.讓可用性測試更加準確:可以幫助鎖定合適的測試用戶,來測試我們的產品使用程度,使用體驗是不是好,這時需要要找目標用戶去測試,比如小米有品針對群體是米粉,唯品會針對的群體是職場女性,而不像C端找所有的人去測試。
04.解決團隊協作溝通問題:確定用研目標可以有理有據的把設計目標和產品經理的意見達成共識,因為未來一定會多次和產品進行PK,像諸如設計師組件化沒用好這些理由也不會是pk點,確定用研護鏢可以更好的深度去理解原型圖,可以把團隊協作溝通的問題解決好。
01. 確定研究對象:首先拿到一個產品,拿到一個需求的時候,這個需求通常很模糊,比如只告訴做一款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但汽車行業,服裝電商行業,保險行業,銀行金融等等,都有CRM客戶管理系統,不同行業的CRM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時候,比如要做金融的CRM,那研究方向就已經確定了,金融CRM就可以確定去研究金融行業的業務鏈,業務流程,具體找哪些用戶群體,可以根據以往的驚經驗和產品的目標去確認。
02. 找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分主動和被動,我們通常用的方法是被動方法,比如自我報告法:當這個產品產生了一些數據,我們從后臺可以拉取這些數據的時候,通過這些數據去分析,這是被動的方法,這個被動的方法所有項目都可以用。而主動的方法,就是觀察和采訪,主動去找用戶去找關聯度。
03. 獲取到數據 : B端和C端區別之一是提高效率,它要產生的結果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減少成本,任何B端的系統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提高效率和減少成本。所以獲取數據,研究數據的方向不能偏離搞錯,用戶研究的方向不要搞錯。比如我們以用戶為中心來設計,就會認為用戶的操作體驗感是第一位的,其實不對,放在第一位去考慮的應該是以系統的最優化,提升效率為第一位,而用戶也可以為這件事情做一些改變而找到平衡點,數據導向得提高效率,減少成本有時會大于用戶的操作體驗。
04. 用研行為: 剛才前面提到的這些注意事項,到底應該找什么方法去得到這些數據呢?第一我們可以通過后臺數據比如通過百度統計等系統來獲得;第二通過問卷法發出一些問卷,用戶可能散落在全國不同位置;第三可以通過用戶定性訪談來獲得;第四可以通過用戶旅程圖來決定用研行為。
05. 分析調研結果: 研究結果不是為了放到我們的B端作品集里的,而研究結果一定是為了去定性、定量、讓數據回歸到產品功能本身。同時經常問自己這些問題,去根據研究結果和問題進行匹配思考,比如研究了那么多,用到了用戶畫像得出的結論了么,用到了哪里?在項目中能舉個例子嗎?采用什么樣的視覺去實現了用戶體驗要素?
01.確定訪談目標:了解目標用戶群體,通過訪談信息來進一步構建所需要的用戶畫像,從而確定設計方案與功能優先級。02. 定性/定量訪談目標:將這些目標定量、定性,選擇不同的訪問對象,構建不同的角色畫像。比如問銷售的用戶畫像,要找不同的訪問對象,銷售總監,普通實習生等等,三到四個角色,樣本越多,用戶畫像越準確。03. 訪談過程:提前把問題寫出來,拿著問題去聊,用錄音設備,記錄表格,一個提問,一個記錄,分開后記錄比較準確。04.訪談結束:要做信息匯總,要做分析建模。分析建模就是將信息最終變得有意義。
B端用戶訪談模板有30個問題,這30個問題決定了我們的用戶畫像的精準度和產品的用戶畫像的價值。用戶訪談會問些什么問題呢?當我們調研的時候把問題寫出來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的問題了。
01、基礎特征
崗位:你是從事什么崗位的?是總監還是普通職員?目的是為了知道不同的權限的使用者,進而就可以在系統中設置這些權限。
職責:需要獲取到用戶不同的需求,因為每一個崗位有不同的職責,他們的需求點也是不一樣的。根據這些不同的需求,我們在界面中得動態儀表盤部分,就可以根據不同職責來顯示不同的內容。
姓名:可以讓訪談記錄得到更加真實的體現,目的是可以獲得產品的一些真實的基礎字段。
年齡:是用戶認知和經驗度的體現,用戶的年齡可以代表他們對行業的認知,和整個企業流程的認知程度,一般性理解,用戶的年齡越大,那么他的經驗越豐富。
教育:指用戶是什么學歷,目的是為了了解用戶的經歷與熟練程度,通常認為,用戶的教育越高的人,他們往往使用軟件操作的熟練度會越好。
位置:指用戶在什么地方來使用,目的是知道了場景與優先級,用戶是在寫字樓里還是精英場所來使用我們的產品。因此得出基礎特征是要得出這些結論,得出這些結論進而反饋到產品中去。
02、行為接觸點
使用頻次:不同的崗位用戶使用功能的優先級是不一樣的,用戶使用頻次越高的功能,這個功能的優先級就越高。了解之后,那在下次迭代的時候就需要把重要級別的功能放在易操作的區域去體現。比如這個重要功能就是一個icon,那么把它放一個快捷入口。
使用時長:也能代表功能的優先級,用戶使用時間最長的功能,代表可這個功能優先級很高。
時間段:用戶在什么時間段使用的是最多的,我們就知道了這個功能的活躍度,這個數據指標,主要和技術有關,我們可以從后臺數據去獲得。
使用設備:用戶使用設備兼容的優先級,平時用戶用什么設備,再訪談過程中,需要問具體使用電腦的分辨率,屏幕的尺寸,屏幕的比例,都可以去實際的調研一下。在我們做B端界面選擇屏幕尺寸的時候,可以采用結合實際情況用戶使用的屏幕分辨率尺寸來設計界面。
相關軟件:用戶平時的操作習慣和流程是什么,還會使用其他軟件嗎?比如他們還用什么其他的競品,可以繼續問用戶其他的競品哪里比較好,哪里是亮點,那最終得到的目標就是用戶的操作習慣和流程,這些也可都可以反饋在我們產品中。
03. 使用環境
碎片化時間:主要解決用戶場景的問題,比如汽車4S店銷售,當你去買車時,銷售人員會問,你會買什么樣的車,會記錄你的年齡,用車習慣,用車時間,姓名,預算,都會記錄,銷售通常會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去記錄。此時就可以得出兩個結論:1.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是否可以考慮讓銷售充分利用碎片化來進行這些信息的錄入,而且方便他的錄入,比如他本來只有電腦端,電腦端是一個完整版的功能,我們能不能給他設計出一個移動端來,讓銷售不用回到電腦屏幕中就可以去記錄這些內容。2. 記錄時也有兩種記錄方式,是客戶講話的時候銷售去記錄還是這些事情做完之后銷售再去記錄。通過這樣的行為會得到這樣不同的設計結果,比如有人問你們公司為什么要做B端的移動端設計?以上就可以有理有據去解決銷售的場景問題。
用戶的操作環境是什么:主要解決視覺體驗問題,用戶是白天操作還是晚上操作,是在強光環境操作還是弱光環境操作。這些都應該是考的點。比如B端使用的ATM機,應該設計成白色還是深色模式,我們知道一般都是深色模式,是因為通常是室內,它和光線有關系,如果是室外的取款機,四周又沒有遮擋,如果還設計成深色,肯定是看不清楚的。比如HMI車載系統,白天模式開了深色,一定會看不清楚。所以要提前判斷使用深色模式還是淺色模式,也需要考慮在設計的時候使用什么樣的色彩和色調,在室外使用還是室內使用,如果對色彩不怎么挑,那也可以使用VI色,這樣一來視覺的保障色就確定了。還可以確定在使用周期時間,要多長時間完成一個操作,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盡快完成一個操作。通過用戶的操作環境可以得到以上信息。
是否有平行事件:用戶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他是不是需要做其他的事情,要得出至少兩種平行事件,得到的結論是,我們的界面是不是需要把某些功能整合在一起,因為用戶經常是需要同時做這兩種事情,同時去打開這兩個功能,通過這樣的反饋可以把同時使用的這兩個功能結合到一起,通過訪談可以得到這樣的依據,來進行功能的整合。
04. 主動詢問用戶觀點
用戶的驅動力: 去了解激勵因素,就知道了什么功能應該做完善,什么功能并沒有那么重要。比如汽車銷售為什么要錄入信息,因為可以增加汽車的銷量,錄入越準確的用戶信息,他的銷售量越高。也就是用戶做這件事情,他的原因是什么。
用戶遇到最難事件: 在工作中或者用戶使用過程中遇見了什么樣難的事情,這件難的事情,就是產品的痛點,就明白了當前產品迫切需要什么樣的功能去幫我們設計師來解決當前產品痛點的問題。
用戶遇到最颯事件:他在使用過程中最滿意的是什么事情,就是爽點是什么事情,那些產品中解決了用戶很好的問題的部分,去把產品更好的放大,讓用戶繼續使用。也就是通過訪談我們知道了產品的爽點是什么。
用戶擔心事件:在他們使用過程中擔心的是什么,我們也要要了解這些隱藏的問題.
用戶期望事件: 用戶希望得到什么樣的改善,最終的目標是想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到這一步其實所有問題目前都沒有答案,我們可以繼續訪問,先做記錄,不做最終的答案.
問用戶目前狀態: 我們可以了解待解決的問題,通過產品想解決什么問題,進行收集需求;用戶對于產品升級有什么小期待,進行收集需求;通過用戶的反饋目前產品的哪些問題,收集到目前反饋的問題;以往問題是否有效解決;進行收集反饋。覺得不錯的同類型產品有哪些,通過了解競品情報,我們可以競量多問一些 覺得不錯的競品有哪些;目前產品有哪些地方很好,很好的地方要保持,有的產品升級后,以前特別好的功能突然消失了,改了沒必要,好的功能保持就可以;前產品有哪些地方不好,我們去優化不好的地方;以往問題是否有效解決,當有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用戶的問題是否是通暢的。通過看用戶如何反饋,我們可以了解功能傾向,了解整個流程是否通暢
05. 聊生活
發覺人性閃光點,提升產品差異競爭力,1、問目前的生活狀態,婚姻狀態,有沒有孩子,接送孩子的時間,平時有什么愛好?什么愛好不錯?發覺人人性的閃光點,好的不好的產品都有共性,B端產品中視覺的傾向是什么?比如有插畫,溫馨的語言提示,通過什么樣的情感設計可以照顧到每個人的生活。
如何判斷功能在用戶那里好還是不好?前面所有的都只是在記錄,現在才是在做判斷,判斷的第一件事,是做定量的整理,所有的問題都收集到了,也記錄到了,至少需要有兩個樣本,去做定量整理。
第一步是行為的總結,量級的總結,把記錄的問題點、功能點和關鍵詞放到表格里面,經常出現,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較少的問題是什么,偶爾的行為問題是什么,因此偶爾的優先級就不高了,主要關注經常遇到的問題點、功能點和關鍵詞。
把每個角色按照以下表格里的的特征進行定量的描述,這時候仍然不能找出它的共性點,但已經把用戶的特征進行分類整理了,定量之后再去定性。
這個角色名稱是一個具體的名字,比如王某某。以下這張表:可以看到在我們的系統中有哪些的權限,有哪些的角色,他們的需求是怎么樣的,這是一個完整的用戶畫像。用戶畫像是一個結果,是通過用戶訪談的形式完成了用戶畫像,并不是被動的接受數據信息得出的,所以通過用戶訪談的形式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的結果是最準確的。
本質是將情緒視覺化,情緒版并不是玄學的東西,它確實可以通過圖片找到對應的圖形元素,因為圖形(照片)是可以表達情緒的,比如看到一張照片會感受什么什么情緒:熱、冷、餓、干渴、安靜、壓抑、神秘、恐怖、失落、沮喪、速度、力量這些都是情緒相關的關鍵詞。
情緒版是一個特別快速能和產品,我們的團隊包括設計團隊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比如要設計一個界面,需要幾天才能設計出來,但我想提前知道一下未來界面設計成什么樣子,那就先做一個情緒版,讓大家知道,找的方向是什么,這樣適合與大家及時的溝通,大家也會明白產品將會做成什么樣子,達成產品的最終設計定調。
01. 提煉關鍵詞:獲取本次產品設計中所要實現的產品3-5個必要的關鍵字詞組,其中包括交互或視覺目標,通常由一些比較抽象的形容詞組成。比如:在做的產品是醫療行業,那么醫療相關關鍵字詞組是:生命/健康/安全等。
02.關鍵詞發散:通過獲取到的關鍵詞的基礎上,發散出來一些新的詞語,這種發散詞匯,不是簡單頭腦風暴產生的,而是要有目的性的進行提取,要更加的具體。比如剛才舉例醫療行業,生命可以繼續發散出血液、器官等衍生關鍵詞。
03. 搜索圖形: 對之前總結出的幾個關鍵詞在圖庫中進行查找,也可以在直接在behance里找別人收藏好的情緒版圖片直接用,效率可能更高一點。
04. 制作情緒版: 搜索大量圖片后,挑出我們需要的進行整理,采用一種拼貼方式進行設計排版,拼貼出來需要得到需要得到的色彩,構圖,質感和字體。
05. 得出結論: 在圖形、色彩、字體、質感、構圖,以上五點,得到合適的設計方案,快速與團隊進行溝通,直觀表達產品清徐,達成產品的設計定調。產品調性(企業調性)其實就是用企業的方式把故事講述出來,是一種通過情緒版方法來講故事的方式。
品牌三元法是通過品牌三板斧模型得出的一個確定設計主風格的一種新得方法,品牌三板斧模型可以總概為用戶調研關鍵的三個維度,一目標用戶是誰?二產品服務是什么?三對于目標用戶來說,你的產品服務有什么核心價值。當在回答完這三個問題以后,我們其實就已經清楚我們的品牌定位是什么了,因為它的核心優勢是比較明顯的,這樣我們就知道我們將來會面對什么樣的人群,去怎樣去宣傳它的賣點,同時做出產品的差異化。
通過這幾年得工作案例設計實踐,在確定設計主風格時,情緒版方法逐漸有被品牌三元法替代得趨勢,因為情緒版這種把抽象的詞不太好表現的詞,翻譯成圖片的方式,比如剛才提到醫療行業的關鍵詞是生命,健康,安全的,設計師找到很多這種相關的圖片,挑出來后從這些圖片里面找到一個共同的規律,最后去設計。這里面就有兩個問題,一個原因是關鍵詞非常的平,生面,安全,健康,很難更準確的表達衍生關鍵詞。另外一個問題是它非常局限設計師的創意,因為它是從一些現有的圖片里面然后去挑,所以很多設計師就反饋現有的方法不是很好用,比如當我們想到安全這個詞,可能所有人想到都是特別綠的感覺,或者干凈這個詞,就會統一聯想到白色這個畫面,大家從一開始想法就差不多,所以它很難體現出創意。所以由于情緒版嚴重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沒辦法把產品核心的氣質表現出來,雖然情緒版正確但是是一個平庸的結果,大家沒辦法記住的結果。
01. 理性層面(業務層面),傳遞產品理念:獲取本次產品設計中體現業務層面,可以傳達產品理念得5-10個關鍵詞,對應的放在左邊。
02. 感性層面(人文層面),營造產品氛圍:主要體現這個產品給用戶帶來什么好處,宣傳的角度是什么。獲取本次產品設計中體現人文層面,可以傳達產品氛圍的5-10個關鍵詞,對應的放在右邊。
03. 個性層面(氣質靈魂),創造獨特風格:結合理性的業務層面和感性的人文層面,來創作出什么樣的畫面,和獨特風格的感覺。同樣總結出5個左右的關鍵詞,放在下邊。
04. 結合以上三個維度,提煉主視覺畫面:當出現這三部分詞的時候,經過思考或者大家一起頭腦風暴,可能一開始想到的比較淺,但最終一定能想到一個最終關鍵詞或者特別符合我們這個產品氣質的畫面,因為以上三部分得出關鍵詞也都是經過品牌三板斧模型推演出有關聯的關鍵詞,想到一個符合產品氣質的畫面并不難,再得出這個主視覺畫面后,這就是最終產品調性的主視覺,既符合產品定位,又具有獨特的差異性。
05. 傳達產品,用視覺語言講故事:接下來,當這個主題、主視覺確定了以后,在看怎么樣用具體的視覺設計技能,去傳達我們的產品,也就是用視覺語言來講故事,具體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表像,元素要符合這個視覺主題,二是關聯,元素之間要具有關聯。三是隱喻,用視覺的手段含蓄的表達產品的一些特性。比如云計算的一些產品,做得比較復雜每一個圖標上都有一些曲線切割的畫面,這樣做的原因其實不是為了炫技,它是為了表達云計算彈性可擴展的特性,好比拍電影,中國人講究隱晦。
在系統色彩中,以Antdedign為例,系統色彩里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色調,但不可能用到這么多顏色,這時要應用選擇幾個顏色,選幾個我們應用的顏色。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選色,選出應用色彩,這個應用色彩也就是我們建立得視覺規范中的基礎色板,在選色時候需注意,要有有明確的心理預期,比如醫療行業中常用藍色和綠色,就是符合預期的顏色。在基礎色板里選擇調色,應選擇兩個相同級別的藍色和綠色;基礎色板里選不同顏色時不要超過三個級別的跳躍;當選擇一個確定的顏色時,可以選擇草綠或者青綠色來作為輔助色;在基礎色板里,最頂部的顏色最適合做背景色,中間的顏色適合做按鈕色,底部的顏色適合做狀態色,或者小面積文字的填充色,其余就是搭配過度的作用。再比如零售、比如金融行業的產品,會選擇不同的顏色,那這些顏色代表了什么,是不是會和企業的VI色是有相符之處,這些都是我們去要考慮的。
01. 注意品牌性:體現特性和傳播理念、價值觀:比如宜家,我們立刻會想到的是黃色和藍色。比如京東,我們會想到紅色。如果是餓了么,我們會想到藍色。這些都是標識性的色彩,體現和傳遞的就是品牌理念和價值觀。這些顏色一定不是隨便選的,比如,宜家的黃色和藍色,其實是瑞典的國旗的顏色,代表著宜家的來源地來源于瑞典,因為瑞典是一個很強調簡約設計的國家,貫穿始終是在強調它的的價值觀。一些關鍵行動點:比如選中的狀態,按鈕的顏色,在很重要的地方用主色表達,這就是在體現B端的產品的色彩價值觀和企業價值觀的地方
02. 注意色彩的功能性:色彩需要體現功能有明確的信息以及狀態含義,色彩代表它獨特的含義,比如成功色,通常會選擇綠色,再系統色板里,青綠草綠都可以選。比如出錯/刪除/失敗用紅色,表示警告警示。比如鏈接要用藍色。
畫圖標要注意圖標的識別性、統一性和獨特性。圖標首先要一眼看出來表達的含義,其次是圖標設計圖標的大小,線寬粗細,圓角大小,圖標風格等這些都需要統一,最后最好可以體現出圖標的獨特性,獨特性就是差異化,這也是品牌三遠法得核心,塑造產品的差異化,具體分析方法也可應用在圖表設計當中,比如根據品牌基因進行延展,也可根據主風格主視覺設計定調,設計出獨特風格且符合產品定位得圖標應用在產品當中。
在B端頁面中字體的顯示順序,有固定的一套代碼模式,可以理解為,比如有的用戶電腦沒有平方字體,所以會顯示出冬青黑體,來替代平方字體的設計稿,如果沒有冬青黑體,就用微軟雅黑替代顯示,字體家族中,從左到右代表了字體顯示的有限順序,平方、冬青黑體、微軟雅黑、黑體、宋體,中英文都是。
在系統中有中文常用PingFangSC、微軟雅黑、思源黑體;英文常用San FranciscoUI(SF字體)、Helvetica Neue、Arial
方法一:在Antdesign中規定的,比如字體大小是14px,行高就是22px。規范里最小字體是14px,但可能有注釋字體,字號最小是12px。表格里的內容是按照表格里的行高來約定的,與字體行高無關,這個前提是,不在表格里內。當沒有出現文本字體,表格里的字體的時候就需要去設置字體的行高,Figma里默認行高是140%,比如14px字體,行高就設置成22。這是Antdesign里的規范,但不是唯一的規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一個標準就全部使用一個標準,這個需要把選中文字段落進行調整行高。
方法二:是當按倍率去算的行高規范,方法步驟是先調整好行高,去改變字體大小,比如無行高時,1/100%/1倍行高,注意加上%號;緊湊行高,1.3行高/130%;常規行高1.5行高/150%;寬松行高,1.7行高/170%。
輔助文字12px、正文(小)13px、正文(常規)14px、小標題(16px,小標題是相對于14號字出現的)、標題18px、主標題20px
比如常用的蘋方有6個字重,但在平時的設計中根本用不上。中文環境6個字重在實際顯示并沒那么好,常用兩個字體,萍方常規體400(常規),蘋方中黑體500(粗體)。而英文可以用粗體600。
在深色背景下、和淺色背景下不同內容的色彩透明度不同,具體透明度用百分比顯示。在彩色背景下或者在不同顏色之下,字體應該使用白色還是黑色,應該按著規范嚴格使用,難點在顏色相近的時候選擇白色還是黑色,也需按照規范執行。
文案類對齊:頁面的字段、段落較短標題、需正文左對齊
表單類對齊:保證整齊適合閱讀,冒號對齊法找到中間的冒號,(左右對齊),如果全部使用左對齊或者右對齊會更亂。左邊一般最長字段六個字。前提是中文環境,不是國際化。冒號左右要留多少像素:8px的倍數相關值,4(窄點)、8(正常)、12、16(寬一點)都可以。
數字類對齊:日期,居中對齊;年齡,居中對齊/左對齊;非固定的數字:價格,采用右對齊,因為右對齊很容易看到價格的多少,哪個超出的更多,就越貴的,更容易區分數字的多少。
層級規范得核心是對信息的間隔和區分,信息的區分間隔要用偶數8的倍數。具體可分為同層級的區分,用色塊(比如氣泡)、邊框(欄目之間抖索狂等)、線段來進行區分。錯層區分,用彈窗(背景變暗)、邊框陰影(陰影的出現是擬物化的出現,當物體離它的光源越近,比如高度越高,它的陰影就越大越寬。離它的底部越近,陰影就越小,比如下拉框、搜索框、日歷控件、彈出窗口來區分)。
這里需注意,關于投影,再前端角度考慮盡量不要用太多的特效濾鏡來設計,因為在B端網頁中,瀏覽器的兼容性不好,比如用ie瀏覽器就根本看不到這樣的效果,如果用谷歌瀏覽器能看到,用safri瀏覽器能看到,但在火狐下等又會看不到,想要都看到就需要兼容很多代碼,需要前端加很多代碼實現兼容性的效果,很增加前端的工作量,所以在B端很少用非標準型的濾鏡代碼使用,雖然可以實現,但一般不太用,一般就是變灰、變深、變透明度最簡單的方法實現。不同于移動端,因為IOS用的是原生的開發,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morning_c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ssll180.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